瑜米之伽
3.时空特征
时空特征是指人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是怎样随时间而变化的。
人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用速度来量度,速度是矢量,它反映了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程度则是用加速度来量度。
运动轨迹表明动作的空间特征,加上速度和加速度以及它们的变化情况,就可以全面地反映出动作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从而展示动作的形式外貌。
等速直线运动在人体运动中是不存在的。整个人体和各个环节,在运动中总是有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速度是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是人体或各个环节的运动状态变化程度快慢的量度,它是速度和时间的比,即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
(三)动作中力的作用(动力学特征)
动作的形式是运动时诸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体无论是处于静止或运动时,都是处于很多力的作用之中。在力的作用下,人体和由人所带动的运动器械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数值和方向的变化,为了揭示运动发生的原因和变化的情况,就必须研究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动力学特征包括惯性特征、力的特征和能量特征。惯性特征是指物体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力的特征是指力和力矩、冲量和冲量矩,能量特征则是指功、能和功率。人体的运动,一方面是经常受力学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是肌力在起主导作用,从而构成人体的复杂运动。
体育运动中的动作,是通过人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因此,制约动作的诸力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是十分复杂的。首先,我们把作用于人体的一切力,组成内外力系,即分为内力和外力。其次,根据力对动作的作用效果,又把力分为动力和制动力。
1.内力和外力
力学研究机械力作用的规律,并不考虑力的来源、力的发生。而生物力学不但要关心力的来源,而且要关心力对人体的作用效果。
作用于人体的一切力,组成内外力系。
就人体整体来说外力是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着力点,一方施加于人体;另一方则施加于外部物质。
体育运动中经常作用于人体的外力有:重力、支撑反作用力、弹性力、摩擦力、介质阻力、惯性力和外界负荷力等,外力作用于总重心,可使身体发生位移运动。
内力是人体内部所产生的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着力点都在人体内部。由于内力不作用于总重心,因此只能引起身体环节的运动,不发生位移运动。内力主要指肌肉力,是人体运动的唯一可控的主动力,没有人体内力,就不可能产生人体的任何主动运动。
人体运动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力表现为外部介质的作用,制约运动的多种特点;内力直接受大脑皮层控制,保证正确完成动作。外力总是通过内力对人体发生作用的,单纯外力完成的运动,只能是机械运动,人体是不存在的。
2.动力和制动力
从力对运动的效果而言,作用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产生正加速度的力称为动力。作用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产生负加速度的力,称为制动力。
动力可以产生运动,也可以使运动产生加速度。在体育运动中(不含技巧),条件相同时,力是衡量运动效果的标志,但在运动的一瞬间,却可能是惯性的作用。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制动力是永远存在的,几乎所有的力,尤其是外力,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制动力,它使运动速度减小,然后使运动完全停止。只能设法克服、减小它,要完全取消则不可能。
运动一定要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人体的运动,运动中也一定有制动力,因为人体运动是处于一定的介质之中,并与环境和其他物质发生作用。
在运动中,动力和制动力构成矛盾的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周期性运动中,制动力往往是动力的前驱,是造成动力的条件,两者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以蛙泳为例,上肢的划水动作产生使身体在水中前进的主要动力,但是划水之后又必须向反方向运臂,为下一个划水动作创造条件,向前运臂必然遇到水的阻力,这对身体前进是一个制动力。没有向前方的运臂动作,就没有下一个动作周期的划水动作。
同一种力,在不同的条件下,动力与制动力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如向下跳时重力是动力,而向上跳起时重力则是制动力。又如,速度滑冰中侧蹬冰时的摩擦力是前进的动力,而自由滑行中的摩擦力则是制动力。分清动力和制动力及相互关系,特别是在分析动作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此,即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动力,尽可能地克服和减小阻力,发挥和创造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促进矛盾转化。
概括起来,每个动作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自己的特征,诸力的相互作用特点又决定着动作形式的特点,从而构成了动作形式的千差万别。每个完整的动作中的各个动作阶段和细节都有固定的联系,这是因为诸力的相互作用都有固定的规律,制约这些规律的主导力是肌肉力,这就是所谓的动作结构。